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圖為高空索道從行走在騾馬道上的游客上空劃過。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一村民聚居點。(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村民在搬運建材,這些材料通過索道運抵村內(nèi)。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村民用三輪車將生活物資運到家里,隨著索道的運行,村里道路也進行了修整。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村民的生活物資通過索道運到村里。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村民協(xié)力將柴油機從索道轎廂搬運到村里。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古路村村民的生活物資通過索道運到村里。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圖為高空索道從行走在騾馬道上的游客上空劃過。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2月21日,位于四川省雅安漢源縣永利彝族鄉(xiāng)古路村的騾馬道吸引不少徒步游客。這條鑿建在懸崖峭壁間、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于20多年前建成,曾是村民進出山的唯一通道,伴隨著高空索道的開通,村民從3小時的進出村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昔日的騾馬道如今成為游客的觀光路。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lu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gòu) - 網(wǎng)絡(luò)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合作咨詢
版權(quán)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fù)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