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陽11月29日電 題:蒼松有幸伴忠骨——第十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安眠沈陽
作者 李純 李晛
禮兵們踏著《思念曲》的節(jié)奏,抬起覆蓋著五星紅旗的棺槨繞場半周,緩緩步入陵園地宮。參加安葬儀式的人們跟隨其后,獻上手中的黃白菊花,目送43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安息在祖國的大地。
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蒼松翠柏之間,黑色花崗巖雕成的烈士英名墻環(huán)繞著紀念廣場,在冰點以下的氣溫中更顯肅穆。
“我上小學的時候,課本里就有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這些烈士的故事,上中學的時候會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弊鳛檐妼佟⒘覍?,沈陽大學教師吳畏說,參加當天的安葬儀式,她的心中百感交集。
“迎棺?。 鄙衔?0時,安葬儀式開始。甬道兩旁,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戰(zhàn)士持槍護衛(wèi);一隊禮兵抬著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步入廣場,停放在“英雄如山”主題雕塑前。
隨后,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裴金佳致祭文。全體人員向志愿軍烈士三鞠躬。27名禮兵鳴槍12響,向英烈致敬。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圖為儀式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純 攝
“站在現場用鳴槍向志愿軍先烈致敬,這是我一輩子的榮光。”鳴槍禮兵趙凱華表示,70多年前,年輕的志愿軍前輩們浴血疆場,用熱血和生命挺起民族的脊梁。今天,我們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就應該致敬英雄、學習英雄、成為英雄,堅決完成每一項任務。
當最后一名禮兵護送棺槨進入地宮,從韓國迎回并長眠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志愿軍英烈達到981位。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圖為儀式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純 攝
環(huán)顧3米高的英名墻,17萬余個金色的烈士英名在寒冬的陽光下閃爍,郎慶霞的哥哥郎德富就在其中。她告訴記者,噩耗傳來后,父親曾騎馬到鴨綠江邊尋人,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犧牲了。迎回哥哥的遺骸不僅是郎慶霞的夙愿,也是她父母直至去世都放不下的心事。
“這些志愿軍烈士離開家鄉(xiāng)已經70多年,他們走的時候離開妻兒,也有的是很小就離開父母?!眳俏繁硎荆沂康母改競円蚕M优倪z骸能回到故里,但許多人直到去世也沒能實現這個愿望。
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已為20位迎回的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確認身份、找到親人。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黨委副書記奚玉峰近期受訪時表示,將適時向社會公布在韓志愿軍烈士身份確認成果。
“讓哥哥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是我一生最大的夙愿?!崩蓱c霞也表示,會一直堅持尋找,等待哥哥回家的那一天,“直到我生命結束”。
當天安葬儀式結束后,許多民眾走進烈士陵園,再來看望那些曾經的戰(zhàn)友,那些遠去的親人,這些“最可愛的人”。其中就有從外地趕來沈陽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張玉明。
張玉明已年逾九旬,他身穿綠色的老式軍裝,胸前佩戴著許多獎章。時至今日,老人還能清楚記得那段崢嶸歲月。今天,曾經的戰(zhàn)友們終于回家了,老人說:“我也覺得高興,心里也覺得踏實,這說明他們當初沒白付出。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的今天?!?/p>
蒼松有幸伴忠骨,后輩兒孫將永遠銘記先烈的犧牲與奉獻。如今,吳畏的女兒、女婿都已成為軍官。她希望孩子們用所學回饋社會和家庭,獻身國防。(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