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3月24日,習近平歐洲之行進入最后一站——法國。習近平不止一次說過,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法建交55周年,習主席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國際社會也特別關注。
1“我?guī)е鴮Ψ▏嗣竦奶厥馇檎x而來”
此訪之前,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fā)表題為《在共同發(fā)展的道路上繼續(xù)并肩前行》的署名文章。他這樣寫道:我?guī)е鴮Ψ▏拿篮们楦卸鴣?,帶著對法國人民的特殊情誼而來,帶著對中法關系的殷切期望而來。
△習主席發(fā)表在《費加羅報》的署名文章。5年前,他同樣是在這份報紙上發(fā)表了題為《特殊的朋友共贏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央視記者陳明磊提供)
每當中法兩國元首見面,幾乎都要重溫幾段共同的記憶: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西方大國,是第一個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國家……
5年前,習主席在巴黎舉辦的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動情回憶說:“中國共產(chǎn)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由于這個原因,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著我?!?/p>
△今年恰好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當年,鄧小平等300多人來到法國小城蒙達爾紀學習和工作。這是位于蒙達爾紀的鄧小平廣場。(央視記者康玉斌拍攝)
△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央視記者康玉斌拍攝)
中法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友誼有著深厚的根基。十多年前,中法就互設政府文化混合委員會。習主席這次在署名文章中提到:去年,中國留法學生數(shù)量接近4萬,10萬多法國學生學習中文。
△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2002年11月29日在法揭牌,是中國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央視記者郝曉麗拍攝)
2 習主席訪法有“說法”:三個始終沒有改變
3月24日下午,在結束對摩納哥的國事訪問后,習近平乘車返抵法國尼斯。之所以說“返抵”,是因為習主席去摩納哥就是從這里走的。當晚,在尼斯的海燕別墅,習主席會見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
△海燕別墅,建于二十世紀初,瀕臨地中海,是法國著名古希臘風格建筑。1966年被法國文化部列入歷史遺產(chǎn)紀念名錄?,F(xiàn)為對外開放的博物館。
△海燕別墅內(nèi)庭(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會見時,習近平說,當前國際形勢和兩國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有幾點始終沒有改變,一是中國對中法關系的重視始終沒有改變,二是中法對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的共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
△這是習近平夫婦和馬克龍夫婦當晚合影的臺階。(央視記者李錚拍攝)
△當天,馬克龍總統(tǒng)就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這樣一段感言:“我非常高興能夠迎接習近平主席夫婦到訪。這次訪問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兩國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法國、歐洲與中國將更加明確在一個強有力的多邊主義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央視記者康玉斌提供)
當天晚上,馬克龍還向習近平贈送一份珍貴的禮物——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作者是17世紀的法國人弗朗索瓦·貝尼耶。
馬克龍介紹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有過啟發(fā)。這部《論語導讀》原著目前僅存兩本,一本送給習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習近平說,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贈書現(xiàn)場。(新華社圖片)
3 凱旋門下的歡迎儀式
3月25日上午,習主席乘專機從尼斯飛赴巴黎,此次訪問的主要行程將在這里展開?!稌r政新聞眼》發(fā)現(xiàn),五年前習主席訪法也是安排了三天行程,造訪了里昂、巴黎兩座城市。
△當天中午,習近平專機抵達戴高樂機場。這是艙門開啟前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央視記者拍攝)
△香榭麗舍大街沿途兩側歡迎習近平的人群。(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榮軍院道路一側懸掛中國國旗(央視記者張淳拍攝)
△巴黎瑪麗格尼大街上的中國國旗(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法國總統(tǒng)官邸愛麗舍宮懸掛中國國旗。(央視記者耿小龍拍攝)
當天下午,馬克龍總統(tǒng)在巴黎著名的凱旋門為習主席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凱旋門正中央掛巨型法國國旗。只有在法國舉行最重要的節(jié)慶和紀念活動的時候,才會有如此安排。(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無名烈士墓前,工作人員正在鋪設紅地毯,為當天下午迎接習主席的歡迎儀式做最后的準備。(央視記者鄒合義拍攝)
在法國,國事訪問的歡迎儀式按慣例是在總統(tǒng)府愛麗舍宮舉行。據(jù)了解,在凱旋門舉行歡迎儀式只有過一次先例,是在2014年6月5日歡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法國。
△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墻面上,有4組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在凱旋門,兩國元首前行至無名烈士墓前肅立,向無名烈士墓獻花。
△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法國議會1919年以隆重安葬一名無名烈士的方式悼念150萬名在一戰(zhàn)中陣亡的法國官兵。無名烈士墓建于1920年11月11日(一戰(zhàn)停戰(zhàn)兩周年紀念日),其上銘刻“這里安息著一名為國捐軀的法國士兵”,并從1923年11月11日起點燃長明火。(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習近平獻給無名烈士墓的花束。(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習近平分別同法國官方代表、長明火委員會成員代表握手,在貴賓簿上簽名,同法國老戰(zhàn)士和榮譽軍團旗手握手。
△前來參加歡迎儀式的法國老戰(zhàn)士(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法國老戰(zhàn)士列隊。(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習近平和馬克龍在貴賓簿上簽字。(央視記者李錚拍攝)
△在100多名法蘭西共和國衛(wèi)隊騎兵和摩托車隊的護衛(wèi)下,兩國元首乘車前往愛麗舍宮。(央視記者耿小龍拍攝)
4 習近平:中法雙方在這三個方面要做得更好
歡迎儀式結束后,習近平在愛麗舍宮與馬克龍總統(tǒng)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造更加堅實、穩(wěn)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愛麗舍宮始建于1718年。1879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tǒng)麥克馬洪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tǒng)府。其名稱“élysée”來自希臘神話中的至福樂土,意為回歸安靜或回歸純凈的樂土。(央視記者石偉明拍攝)
△在愛麗舍宮迎候兩國元首的禮兵(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在愛麗舍宮等待兩國元首的各國記者。(央視記者張淳拍攝)
習近平在會談時說,要把中法關系發(fā)展好,政治互信是關鍵,務實合作是必由之路,國民感情是基礎。新形勢下,中法雙方在這3方面要做得更好。他說,我們贊賞總統(tǒng)先生多次表達同中方開展“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意愿,雙方要落實好“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示范項目。
馬克龍表示,法方愿同中方加強航空、航天、核能、農(nóng)業(yè)、金融、科研、汽車制造、養(yǎng)老服務等領域合作,對接法國“未來工業(yè)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
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雙邊合作文件的交換。
△兩國元首在這里見證合作文件交換并共見記者。(央廣記者劉會民拍攝)
3月26日,習主席此次歐洲之行的國事訪問活動進入最后一天。他將參加多場重要活動,并會見法國總理菲利普和兩院議長?!稌r政新聞眼》將繼續(xù)為您帶來更多新鮮訊息。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