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9日電(記者上官云)最近,北京一家文藝空間悄然走紅,那就是“曉島”,開放沒幾天,便成了文藝青年們的“打卡圣地”。
“曉島”入口。上官云 攝
它的發(fā)起者是著名音樂人、作家高曉松,里面有他挑選的108張黑膠唱片,還有1.4萬冊圖書。無論是臺階上的“高曉松名言”,還是懸掛著的電影海報,無一不浸透著濃濃的高曉松式“文藝范兒”。
“曉島”隱身于北京朝陽大悅城九層的“度刻”空間內,是高曉松與朝陽大悅城共建運營的公共文藝空間。它的結構很簡單,1.4萬冊圖書就擺在在350平方米的空間內,粗略一數(shù),分類涉及文學、史學、哲學、社會科學、藝術等。
書架極高,人要仰著頭,才能勉強看清距離稍遠一些的書籍名字。觸手可及的,是大眾比較關心的,更高的是相對冷門的作品。也有店員囑咐,如果想看高處的書,一定要找工作人員來拿,以免影響安全。
“曉島”內的讀者。上官云 攝
不用擔心借閱后書的歸類問題。每本書的書脊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分為紅、藍、灰等6品14類,方便檢索。這一招源自之前“曉書館”使用的“彩虹分類法”。
別出心裁的是,在這個空間里,又凌空隔出來一個“二層”。沿著入口的臺階上去,一低頭就能看到幾句印在臺階上的“高曉松名言”,比如“走錯路發(fā)現(xiàn)世界,走對路發(fā)現(xiàn)自己”……
連接臺階的是一道走廊,墻上陳列著108張黑膠唱片。站在走廊向對面望去,能看到懸掛著的電影海報。
“曉島”二層走廊。上官云 攝
走廊的盡頭是一個不大的視聽室,人們可以欣賞唱片里的音樂。一面墻上掛著耳機設備,與對面墻上高曉松的吉他遙遙相望。另外,這里還能看到高曉松一些節(jié)目的視頻,比如《曉說》《矮大緊指北》《曉年鑒》等。
有人感嘆,這是一座十足的“文藝島”。高曉松自個兒也說,這是一處武裝到牙齒的文藝青年陣地。
“曉島”雖然有滿滿的文藝范兒,但想進來參觀卻不那么容易。
這里實行預約體驗制,每天只開放200個名額,每周一閉館。讀者需要輸入期待的參觀時間,然后填寫姓名、身份證號或護照號以及手機號等。
“視聽室”內部。上官云 攝
雖然流程稍微有些麻煩,但還不見得能預約成功。工作人員回憶,第一天開放,十幾分鐘內就搶完了一周的名額。
很多人因著高曉松的名氣和號召力而來,又因為“曉島”自身的魅力逗留。
窩在角落看書的人隨處可見。也有人選擇走到2層的視聽室里,戴上耳機,選一曲音樂在心中慢慢咀嚼。
工作日的“曉島”,人還不算太多。但一到周末,尤其是下午茶時間,往往會有點兒“人滿為患”,總能看到工作人員忙忙碌碌穿梭其中。
進入“曉島”并不需要錢。這里的書和唱片也不賣——只有在一個角落里出售一些高曉松自己的作品,比如《魚羊野史》《曉說》圖書等。
高曉松的一些作品。上官云 攝
“在一個大商場不賣點東西,有點不好意思。”高曉松曾這樣調侃:所以要賣點自己的書。但1.4萬多冊圖書、100多張經典黑膠唱片,全部免費開放。
書可以看做是他開的書單。那些黑膠唱片則是他親自從洛杉磯挑選后背回來的,登機時還因為超重很費了一番周折。
常有人問他“曉島”的商業(yè)模式。也許是問得人多了,高曉松置頂了一條微博:“看到不少朋友問曉島的商業(yè)模式。歌詞大意就兩句話:我還有能力就繼續(xù)免費,我沒能力了就關掉。簡稱玩得起就玩,玩不起拉倒哈哈?!?/p>
“曉島”中一角。上官云 攝
他本也沒想靠這個掙錢。他解釋為啥要開“曉島”: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個地方,全是我、自己喜歡的書、唱片、電影,能一待待一天,“長大后,我居然把這個夢想實現(xiàn)了”。
在這之前,他已經有了“雜書館”和“曉書館”,一樣免費開放。
前不久,高曉松還在微博宣布,運營多年的《曉說》將在今年4月徹底結束,另一檔音頻節(jié)目《曉年鑒》也將于今年11月結束,“前半生說了太多話,五十之后盡量少言”“半生倏忽而過,悲欣交集”。
“曉島”里大家的一些留言。上官云 攝
年滿50的高曉松,做節(jié)目火,出書火,愛調侃愛自拍,但心里還是有個文藝夢想不曾改變,并總想努力做點什么。
也如同他解釋“曉島”的名字那樣,有三個理解:小、拂曉、知曉,“我還沒有能力做大事,但能在一天的清晨,讓大家知道一些事,就挺好”。
在“曉島”的留言墻上,藏著讀者大大小小的祝愿。有這樣一句話“人為曉島,書做孤帆”,大概也是一種感慨或期待吧。(完)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