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毛在蝦稻連作農田里忙碌。(通訊員 供圖)
黃岡市委常委、蘄春縣委書記趙少蓮(右二)登門慰問鼓勵鄧曉毛。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陳鈺、鄭海燕、李慧)6月28日,夏至已過、氣溫一路走高。在蘄春縣赤東鎮(zhèn)楊墩村,鄧曉毛裸露著上身,頂著炎炎烈日,正杵著兩米長的木棍在蝦稻連作農田里忙碌。
“大中午的,還不回家乘涼?”村支書洪滿華友善地提醒。
“今年小龍蝦行情不大好,我這不看看這季蝦子長勢嘛!過幾天捕大放小,輪捕輪放!”攀談中,鄧曉毛顯露出少有的自信。
鄧曉毛75歲的老母親袁金香樂呵呵地回應:“我幺兒冒進過學堂門,身體也不利索,腦子可靈光哩!”
鄧曉毛命運多舛。1970年母親生育他時碰上難產,雖然從“鬼門關”撿回條命,他卻因此腦部受損致癱。在那個吃飯穿衣尚不周全的年代,全家舉債將他送往蘄州李時珍康復醫(yī)院就診多年。10歲時,鄧曉毛在浠水縣一位老中醫(yī)精心治療下,扭曲的雙手勉強能夠使得上勁,變形的雙腳漸漸能夠顫抖著站立起來……他在病痛中歷練數年,并且居然學會了放牛、耕地和種田。
家里另外4個兄弟姊妹先后成家立業(yè),鄧曉毛選擇與父母親一起種稻谷、種甘蔗、養(yǎng)牛,2003年最高峰時,他得照看四頭牛,放牛、養(yǎng)牛、販牛全流程都熟稔起來,他還針對群眾生產需求開展牲畜租賃,“一頭牛租給別個干活,每天能收租金一百塊!”
2009年,父親鄧仁發(fā)因病去世,鄧曉毛和母親袁金香相依為命,2013年建檔立卡認定為貧困戶。
家里“頂梁柱”沒了,鄧曉毛心里愈發(fā)堅強:“父親有著56年黨齡,我更不能拖后腿,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我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不能白白躺著等靠要啊!”
擦干眼淚,更加苦干巧干。他將本村和臨近的楊旦村48畝低洼田、小塊田集中轉租過來,因地制宜把部分“水袋子田”改造成藕池、魚池、稻蝦池——養(yǎng)魚養(yǎng)龍蝦水面40畝,種植高產再生稻8畝;田間地頭再套種百余株紅葉石楠,家里雞舍養(yǎng)殖百余只土雞。
2018年,僅小龍蝦一項,他收入就有3萬多元。年底,他主動向村里遞交了脫貧申請,“托黨的福,每年6000塊錢的種養(yǎng)殖補貼直接打到卡,我累點苦點不算啥,一年收入八九萬塊,額頭淌汗最實在!”
2019年初,縣鎮(zhèn)村號召“三潔一規(guī)范”(農戶潔凈、道路潔凈、水域潔凈和布局規(guī)范),推動農村人居環(huán)境改善、助力美麗鄉(xiāng)村和鄉(xiāng)村振興。鄧曉毛積極響應,掏出1.6萬元把三列平房里外重新裝飾了一遍,又花1.2萬元購置了空調、電視機、床墊等生活用品。質樸的鄧曉毛說:“母親一生為我吃了不少苦又操碎了心,她吃住條件好點我也心安啊!”
王芳、鄧志雄等黨員群眾說,鄧曉毛是個心存感恩善念的人。種養(yǎng)殖規(guī)模擴大了,他主動請來張國清等五六名群眾當幫手,每年給工錢數萬余元;楊墩村地處“四十八圍”,稻田溝渠清淤在所難免,鄧曉毛總是主動跳下溝,本就不利索的腿腳磕傷流血幾次,事后他總是不吭聲就走了;鄰里左右哪家有紅白喜事,鄧曉毛總是主動上門幫忙。
臨近的伊漕村夏水龍、楊旦村王華軍等人罹患重病,鄧曉毛借出7萬元給他們治?。簧坌缕娴热罕娫谕獯蚬?,留守孩子繳納學費在即,時常一個求助電話打來,鄧曉毛就主動到校幫忙墊付學費;野塘咀村的鄧仁華、鄧金元,酒鋪村的李漢兵,楊旦村的張大義、張漢文等群眾也都有口皆碑:“曉毛兄弟不曉得給我們幫襯了幾多!”
每每此時,鄧曉毛總是憨厚一笑:“只要人幫人,世上沒窮人。額頭出汗掙到的錢,即使累我心里也舒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