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徐宗元
圖為:楊勝偉
圖為:袁梅芳
圖為:王燕
圖為:王新雯
圖為:甘英明
圖為:張義鐵
全省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省委宣傳部組織評審,“荊楚楷?!?月上榜人物名單揭曉,湖北日報今日予以發(fā)布。
2月荊楚楷模榜單
姓名 性別 政治面貌 基本情況推薦單位
徐宗元 男 中共黨員退休干部(曾擔任武漢市委常委、武漢警備區(qū)政委)武漢市委宣傳部
王新雯 女 中共黨員谷城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襄陽市委宣傳部
楊勝偉 男 中共黨員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茶學退休教師恩施州委宣傳部
甘英明 女 群眾咸寧市崇陽縣青山鎮(zhèn)河嶺村村民咸寧市委宣傳部
袁梅芳 女 中共黨員荊門市汽車客運中心站退休職工荊門市委宣傳部
張義鐵 男 中共黨員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采油工人省國資委
王燕 女 中共黨員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省衛(wèi)健委
徐宗元
中共黨員退休干部(曾任武漢市委常委、武漢警備區(qū)政委)
徐宗元今年75歲,1998年退休。退休前,市委分工其掛點武漢市革命老區(qū)新洲鳳凰鎮(zhèn)開展扶貧工作。
20多年來,徐宗元有一半的日子是這樣度過的:清晨6點多,匆匆來到漢口新榮村客運站,搭乘最早的班車趕往鳳凰鎮(zhèn)。此前,武漢城區(qū)到鳳凰鎮(zhèn)沒有直達客車,他要先到麻城中轉,有時去一趟就是4個多小時。
他每個月都要去鳳凰鎮(zhèn),一去就是一周以上。全鎮(zhèn)19個行政村187個村灣,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跡。
2005年前,溫家凹的村民必須翻山才能走出村莊。他多次實地踏勘,撰寫報告,最終,該村獲得有關部門道路改造資金40萬元。他還籌資1000多萬元,使全鎮(zhèn)19個村、397公里的道路全部硬化。
鳳凰經濟要發(fā)展,必須要有產業(yè)。他了解到省政府出臺扶持發(fā)展烏龍茶的政策后,立即向鳳凰鎮(zhèn)宣傳。此后,5家企業(yè)連片開發(fā)建設標準化茶葉基地6230畝?;纳脚熬G裝”,茶園每年可吸納300多位農民就近就業(yè)。
鎮(zhèn)里一家建筑公司歷年虧損,負債達196萬元。徐宗元外出考察,幫助其獲得武漢市建筑市場1100多萬元的項目?,F(xiàn)在,這家公司每年納稅1000多萬元,成為全鎮(zhèn)的納稅大戶。
徐宗元退休收入可觀,可他從不為自己多花一塊錢,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拿去資助困難家庭。20年來,他累計捐款7萬元。
徐宗元曾獲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省十大扶貧突出貢獻個人、感動荊楚“十大杰出老人”等榮譽。面對成績,他說:“我只是做了老區(qū)人民的宣傳員,黨的農村政策的調研員,老區(qū)建設發(fā)展的聯(lián)絡員?!?/p>
卄載傾情,立項爭資,興企活商圓富夢;
三員篤旨,進村入戶,排憂濟困步康莊。
橫批:可敬軍休
省楹聯(lián)學會熊政春撰
楊勝偉
中共黨員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茶學退休教師
楊勝偉今年82歲了。
1959年5月到1997年6月,他在恩施農校任茶學教師。退休后的20多年,他無償服務恩施州46家茶企,培訓授課96期,培養(yǎng)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人684名,出版《恩施玉露》專著,為恩施硒茶產業(yè)發(fā)展壯大、群眾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
楊勝偉當老師時,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制茶技藝。1973年,他積累了近50萬字的講義,與陳先訓主筆編寫《湖北省茶葉生產與初制》一書。其中,“恩施玉露”部分就是楊勝偉根據(jù)多年生產實踐經驗撰寫的。1982年,這部分內容經楊勝偉充實后,被編入《湖北名茶》和《中國名茶》。
2006年,楊勝偉帶領科研團隊,與潤邦茶業(yè)公司聯(lián)合攻關,完成了“恩施玉露新工藝新技術研究”課題,獲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認定。2014年,楊勝偉完成專著《恩施玉露》,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藝溫度域”和“偶數(shù)法則”概念,系統(tǒng)總結了操作技術。
退休前,楊勝偉還有周末休息。退休后,他到處擔任顧問,隨喊隨到。有企業(yè)出50萬元年薪聘請他,他不為所動。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請他回校,到非遺傳承基地傳藝,他二話不說,受邀當天即投入工作。他說,只要還有能力,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傳承下去,最好的平臺就是教學科研單位。
勝情承陸羽,諾踐春風桃李璨;
偉業(yè)賦山茶,恩施玉露水云清。
橫批:壯心不已
省楹聯(lián)學會萬崢嶸撰
袁梅芳
中共黨員荊門市汽車客運中心站退休職工
袁梅芳母親去世很早,弟妹年幼,13歲時,她就幫爸爸挑起了家庭重擔。在她快退休時,兒子又意外離世。她從來不會被苦難打倒,反而“燃燒”自己,溫暖他人。
2002年,袁梅芳退休,利用自家的座機開通了“袁阿姨熱線”,24小時免費為社會服務。
2005年11月8日晚,她接到武漢黃陂小陳的電話,小陳父親脾氣暴躁,不是打就是罵,他和隨州一名女孩子談戀愛,對方又提出分手,他再三央求都遭到拒絕,他想去報復這個女孩。第二天,袁梅芳寫了一封近五千字的長信,開導小陳。每隔兩天,她還打一次電話。整整三個月,終于有一天,小陳告訴她,不去報復女孩了,打算去湖南打工。袁梅芳給他匯款200元,鼓勵他重新尋找幸福。
一對夫妻發(fā)生矛盾,妻子一氣之下跑回鐘祥農村的娘家,堅決要離婚。男方去了三次,岳父岳母不讓進門,沒有辦法,他上門求助袁阿姨。袁梅芳二話沒說,趕到鐘祥,又轉“麻木”,往女方家里去。中途一不小心,她摔得渾身是傷。到了目的地,對方不理睬,袁梅芳搬個凳子坐在他們身邊,苦口婆心說了兩個多小時。對方態(tài)度堅決,實在沒辦法,她說了自己受傷的情況,才感化對方。反復商談后,這對夫婦和好如初。
荊門一位婦女遭遇丈夫暴力,為了把女方從暴力中解救出來,袁梅芳與女方在荊門跑了半個月。該婦女拿到判決書后,泣不成聲:“袁阿姨,我會永遠把你當媽媽。”
就這樣,17年來,袁梅芳共接聽求助電話13萬余次,接待1.2萬多次上門求助,勸阻98人沒有實施犯罪,102人放棄輕生念頭,129個家庭得到挽救。這期間,她用壞8部電話機,3臺電腦主機,記錄了約60萬字熱線日記。
一條熱線,系牽世上可憐事;
萬里行程,開解人間曲折心。
橫批:熱線情深
省楹聯(lián)學會余德智撰
王燕
中共黨員省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
王燕被患者親切地稱為“婦科斗瘤士”。20余年來,她做了6000多臺婦科疑難手術。
37歲的吳女士懷孕5個月時突發(fā)腹痛,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其子宮上長了直徑14厘米的子宮肌瘤,當?shù)蒯t(yī)院建議引產。吳女士好不容易懷上這個孩子,非常希望能保住這個寶寶,家人輾轉找到王燕求助。
王燕頂著壓力把吳女士收住院,她與超聲科醫(yī)生反復分析肌瘤位置,最終提出手術剔除肌瘤保孩子的方案。手術很成功,術后,吳女士保胎至足月,分娩了一個健康寶寶。
有人說:“有腫瘤切了不就得了,干嘛這么費勁地挖腫瘤呢?手術時間長,又麻煩?!薄拔沂且幻裕缓蟛攀轻t(yī)生?!蓖跹嗾f,婦科腫瘤患者最怕聽到的就是切除子宮、切除卵巢這些話。
面對一些不得已要進行切除的患者,王燕會安排一場夫妻共同參加的術前談話。很多時候,王燕還會跟患者丈夫再單獨談一次,“子宮切除了,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卵巢切除了,脂肪也能提供雌激素,您的妻子還是女人。生命面前,盲目地保留器官是最大的自私和愚昧……”經過這樣的疏導,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能接受切除手術。
2017年9月27日,王燕因為長期高強度的工作查出患上了重疾,需立即手術,醫(yī)生要求她第二天馬上住院。28日上午,王燕卻“失聯(lián)”了。王燕在自己需要立即手術的情況下,仍然決定先為病人做完手術。這是一臺宮頸癌清掃術,難度大,要求高,王燕憑借過硬的技術和頑強的精神,順利完成了手術,還縮短了時間。
從醫(yī)以德,獻藝以心,但憑博愛除頑疾;
濟世之懷,回春之術,自化甘霖潤眾花。
橫批:妙手留芳
省楹聯(lián)學會高寒撰
王新雯
中共黨員谷城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
王新雯在基層法院從事審判工作26年,辦結案件3000余件,無差錯、無信訪、無改判?!耙蝗掌鹪V訟、世代結冤仇,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蓖跣脉┱f。
造紙廠女工黃某,工作時手被機器壓傷,造成了7級傷殘。因賠償金和養(yǎng)老問題得不到落實,黃某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王新雯第一次見到黃某時,黃某一臉憔悴,身體瘦弱。如果黃某與造紙廠解除勞動關系,獲得賠償,這樣一紙判決,能保證她后半輩子的生活嗎?為解決黃某的后顧之憂,王新雯于是馬不停蹄地奔波于原告、被告之間。她對被告說:“黃某現(xiàn)在有了傷殘,如果和你們廠解除勞動關系,今后很難就業(yè),廠里有沒有適合她做的其他工作?”她又向黃某反復講解法律政策,告訴她保留勞動關系的好處。最終,造紙廠同意黃某留在廠里工作,并調換了輕松崗位,也為黃某繳納了養(yǎng)老保險等費用、支付了殘疾賠償金。
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工作遇到困難,王新雯總是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1997年在谷城縣過山法庭判決生效后,被執(zhí)行人涂某某一直躲債,家中也無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案件無法執(zhí)行。原告多次越級上訪,一拖就是十年。王新雯調到過山法庭后,立下軍令狀:一定啃下這個“硬骨頭”。
她“封閉”起來反復分析案情,外出了解被執(zhí)行人情況。找到線索后,她每天天不亮趕到涂某某的住所附近守候,終有一天將他堵在了家門口。那一天,從早上5點到下午5點,整整12個小時,王新雯和同事反復做工作,只吃了包方便面。涂某某被法官們的敬業(yè)精神感動,最終將賠償款付給原告。這起歷時多年的積案終于執(zhí)結。
天平正擺,明鏡高懸,決斷疑難方有度;
心細如絲,情柔似水,消除矛盾自無形。
橫批:清風化雨
省楹聯(lián)學會陳佐松撰
甘英明
群眾咸寧市崇陽縣青山鎮(zhèn)河嶺村村民
甘英明的女兒三歲半就得了腎病,2012年丈夫查出了尿毒癥。她一籌莫展時,第二個孩子也查出了腎臟病,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甘英明身上。為了這個家,她每天工作14個小時,搬磚8000塊?!罢煞蛎恐苋瓮肝觯?50元,日常開銷150元,還有孩子們的治療費、學費;一天搬8000塊磚是150元,一個星期是1050元……”每天一睜眼,甘英明就開始算這筆賬。為了賺錢,她每天奔走在縣城的各個工地,只為了保證每天能搬足8000塊磚。
傍晚時分,甘英明從工地回到租住的房屋。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光線昏暗。兩張床、一張方桌、幾張凳子,就是主要家具。屋內靠墻的桌子上,堆滿了一家人的藥,床頭的墻上貼了十幾張獎狀。她說,這是女兒和兒子的,女兒讀書不錯,年級能排到前70名。
常年搬磚,甘英明的胳膊經常疼得抬不起來,但她相信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能看到他們健健康康上大學,我就知足了?!?/p>
甘英明的情況被崇陽縣政協(xié)委員知道后,大家為她發(fā)起了捐贈。目前,甘英明的丈夫已享受精準扶貧政策,醫(yī)療費負擔大大減輕,家里也有了低保,這些都令她非常感激。甘英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病重的兒子“拉”回來。女兒陳佳鈺期待,盡快考上一個好大學,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也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柔肩負重擔大義;
弱手扶危挽至親。
橫批:義薄云天
省楹聯(lián)學會鄒立撰
張義鐵
中共黨員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采油工人
1980年出生的張義鐵,勤學苦練好鉆研,29歲成為江漢油田最年輕的采油工首席技師,30歲即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3歲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4年,江漢油田山東萊州灣清河采油廠需要大量技術人才,張義鐵毅然報名前往。初到清河,呈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一片鹽堿灘,距市區(qū)有50多公里。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考驗著張義鐵,他和同事蝸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每天過著宿舍——油井——食堂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
當時的清河采油廠生產工藝和管理面臨很多難題。如何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成為張義鐵鉆研的方向。以前,更換一個損壞的油井閥門要停井3個小時,至少需要4個人拆卸維修。2009年,張義鐵發(fā)明了新型油井銅套,1個人10分鐘就可以完成維修工作。這項發(fā)明,在清河采油廠12個計量站推廣應用,減少產量損失500多噸。
這些年,他帶領團隊,先后完成119項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26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累計為企業(yè)增效創(chuàng)效6000多萬元。
一些人看來,早早到達事業(yè)高峰的張義鐵,再難有上升空間。但在張義鐵看來,站在山頂,卻看到山外有更多高峰可攀。
2014年,采油廠成立了油田第一家技師工作室,張義鐵是工作室負責人。開班授徒,成為他當下最看重的事業(yè)之一。
他說,“工匠”追求極致完美,成為“工匠”的過程中,需要有“鐵人”精神!
勇拓精神一脈承,前人王鐵,后人張鐵;
鐸薪事業(yè)十年越,利在油田,美在心田。
橫批:樂在其中
省楹聯(lián)學會王泉珍撰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會君實習生李寧通訊員金明
圖片:省委宣傳部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