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月30日電 題:一顆粢毛肉圓:千年運河畔的“團圓”與“融合”
作者 鮑夢妮
蒸籠蓋一掀,裹挾著肉香的熱氣撲面而來。對于杭州臨平人來說,粢毛肉圓登場才意味著春節(jié)到來。
1月28日,浙江杭州,一位市民餐桌上的粢毛肉圓?!□U夢妮 攝
在杭州方言里,“刺毛”意為“咋咋呼呼”“有刺頭露出”,與粢毛肉圓的形象十分貼切——裹著糯米的肉圓仿佛一只刺猬,豎起的米粒如同小刺。又因“粢”與“刺”發(fā)音相近,且含有“谷”的意思,故其取名為“粢毛”。
將肥肉與精肉按“3:7”的比例斬成肉茸,再將用溫水浸泡3小時的糯米瀝干,取一半上籠蒸熟。隨后將熟糯米與肉茸混合調(diào)味,用手握成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圓,逐個放入盛有糯米的篩子內(nèi)滾動,使其表面全部沾滿糯米,再上鍋蒸制……走進位于臨平區(qū)塘棲古鎮(zhèn)的老字號“百年匯昌”,手藝人利落地為食客制作出一籠籠粢毛肉圓。春節(jié)期間,不少人專程前來購買粢毛肉圓。更有甚者一次買上一兩百個。
1月24日,浙江塘棲,手藝人端出剛出鍋的粢毛肉圓?!∫φ裼?攝
粢毛肉圓口味微咸,既可作為宴席主菜,亦能當茶酒點心。嘗一口,碳水與油脂交融,滿齒留香。浙江省老字號企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百年匯昌”傳承人、臨平區(qū)史志學會副會長虞銘說,因為其外形特色,人們賦予它團團圓圓、圓滿之意。多的時候,店里一天要賣出上千個。
吃一口粢毛肉圓,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這只肉圓同樣也有著厚重的“融合”之意。
虞銘介紹,粢毛肉圓的誕生,與不遠處綿延1700余公里、千百年來溝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息息相關。
京杭大運河穿過不少古鎮(zhèn),其中就包括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塘棲。明清時期,塘棲是進出杭州的重要埠頭,徽商、甬商、紹商蜂擁而至,這里成為商賈云集、物阜民豐的繁華之地。從杭州拱宸橋下運來的米、面、肉等食物都在塘棲集散,令其成為杭州的糧倉。
“古時候塘棲糧食豐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來自五湖四海的商人的飲食習慣在此交匯,以米肉為食材的粢毛肉圓隨之誕生。”虞銘說。
曾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游客姚雨(化名)在粢毛肉圓身上嘗到了熟悉的味道?!斑@和北方的羊肉燒賣異曲同工。不同的是,燒賣皮用面粉制作,但粢毛肉圓直接裹糯米,體現(xiàn)出中國地大物博、美食文化融會貫通?!?/p>
“融合”也體現(xiàn)于粢毛肉圓如今的用料改良中。這些年,其用于與肉茸混合的糯米還是傳統(tǒng)的江南圓糯米,但裹在外側(cè)的糯米變?yōu)榱诵螤钇L的東北糯米,蒸熟后更似展開的“小刺”。
小小的粢毛肉圓身上,還能看到東西方文化交流愈加頻繁的趨勢。
塘棲古鎮(zhèn)是中國江南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匯集地。虞銘說,“這兩年,組團來塘棲的外國團隊少說有50個,有留學生、游客,也有國外媒體和網(wǎng)絡博主。由于與中國的飲食文化相近,日本、韓國游客對粢毛肉圓尤為‘上頭’。還有一回,美國的朋友說在當?shù)仉娨暽峡吹搅唆颐鈭A,我才知道名聲已經(jīng)傳到海外去了。”
大年初一,塘棲古鎮(zhèn)景區(qū)人頭攢動。千年大運河與古鎮(zhèn)居民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像剛出鍋的粢毛肉圓一般,眾人祈望接下來的日子,圓圓滿滿、熱氣騰騰。(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gòu)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