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團的《天下第一樓》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動人感:明明是粵語演出,卻京味兒十足,上半場扣人心弦,下半場悵然若失;人生的起伏,時代的更迭,人性的明暗,美食的誘惑,交疊參差,斑駁豐富。
大概編劇何冀平自己也不會想到,一部創(chuàng)作于37年前、地地道道的京味兒戲,能夠跨越時間、地域、語言與文化的諸多差異,由一群香港演員以粵語進行演出,同時又以鮮活的表演使得這部作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時代質感和力量。
百年后千里外
跨越時空的認知
1985年,一篇關于北京全聚德的報道引起了何冀平的注意,一位外國記者在文章中稱烤鴨師傅的技藝“不亞于演奏巴赫樂曲的音樂家和山水畫家”。這樣的夸贊讓何冀平覺得很新奇,便投入到《天下第一樓》的創(chuàng)作中,醞釀、寫作了兩年。為了寫好這個行業(yè)戲,她深入全聚德體驗生活,還考下了二級廚師證,在四書和《易經》里找到與做菜和調味相關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理念和哲學思想。
《天下第一樓》故事久遠、人物眾多,與時代和美食相關的知識點俯拾皆是——這也構成了香港話劇團演員排練時的重要功課。當年,譚宗堯、林連昆、韓善續(xù)等北京人藝的老演員們,能聽到全聚德的特級廚師作報告,劇組主創(chuàng)能去全聚德烤鴨店體驗生活十多天。到2022年香港話劇團初排此劇時,演員們出行不便,只能是由何冀平的先生程治平給大家講解劇中的時代背景和細節(jié),比如大少爺唐茂昌參加的“賽馬車”是什么活動,五子行、堂頭、瞭高都是干嘛的,以及各種京派美食的細節(jié)與講究等,幫助他們跨越時空建立起戲里戲外的結構認知。
大角色小人物
各有各的好看
導演司徒慧焯不滿足停留在2022年的初排,在這輪跨越深圳、佛山、蘇州、北京、上海和香港六城巡演的版本里,他對舞臺進行了全新創(chuàng)作,融入了近幾年對東方美學的思考;更聚焦于劇中不同角色的各自精彩,令舞臺上不僅只有盧孟實和洛英、常貴、子西、大少爺等幾位主角,也讓克五、羅大頭、李小辮、修鼎新和余老板等許多配角散發(fā)光芒。他們組成了一部豐富而立體的交響樂,不同聲部和器樂此起彼伏,交相輝映,大角色小人物各有各的好看。
謝君豪扮演的盧孟實是戲里的靈魂人物,他與福聚德老掌柜初相見時,極為講究地撩袍入座,真是氣度非凡。下半場,為了應對上門的債主,他精心策劃演出的“空城計”和“借花獻佛”,也是寸寸驚心。大角色出彩,小人物也同樣吸睛。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克五少爺哀嚎著“一切都完了”時,原以為他哭的是家道中落,結果都是些具體而微的失去——冬天涮肉的銅鍋子被少奶奶當廢銅賣了,錘螃蟹肉的整套工具燒沒了,后院埋的幾壇佛跳墻都被抄走了,只聞過味兒還一口沒吃著吶……對一個真正的吃貨而言,的確是“完了”。
也正是因為這些具體的事,人物才成為一個個鮮活的人。胸懷大志的盧孟實長袖善舞、能力過人,也免不了頭一分鐘跟洛英表白不屑于和鄉(xiāng)下的妻子再有瓜葛,后一分鐘就因為看到家信中說自己有兒子了而大喜過望。他于亂世中打下的餐飲江山,也經不住原股東的拉扯,只能黯然離場。
何冀平不僅寫人的強與好,也寫人的陰影與衰敗,并在這起落的命運中生出幾分同情。
在粵語版的《天下第一樓》中,何冀平還專門為男女主加寫了一場新戲,鋪墊在結局的“慘淡”之前,讓他們有了“無論走到哪一步、無論在不在一起、無論貧富、無論輸贏、無論福禍”都彼此相知相惜的愛的表達。同時還有非常點睛的一句“尋平處坐,向寬處行”的勸解,使得盧孟實最終的離去顯得更像是“放下”,而不全是凄涼。
席會散戲不散
靈魂與深情的余味
劇中最后點題的那副對聯,上聯“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是當年康熙皇帝給一家飯莊的題詞,下聯“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是紀曉嵐做的屬對。而沒掛上臺的橫批“沒有不散的筵席”,則是借劇中的高人修鼎新之口而下的時代斷語。的確,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亂歲月、民不聊生的動蕩年代,滿足于熱蘿卜絲餅的王子西,癡迷于票戲的大少爺,才高八斗卻獨好美食的修鼎新,都是紅塵中的閃光點,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大家終究要各去一方的。戲結束后,在后臺和何冀平老師聊天,她說當年為這個戲想了很多個名字,其中有一個叫《味中味》,最后才定的《天下第一樓》。劇名并沒有在全劇臺詞中出現,但大概也有點暗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意思吧。
香港話劇團近年來屢有佳作,粵語版《天下第一樓》更是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誠意與實力。何冀平曾在該團做過八年駐團編劇,合作過的《德齡與慈禧》也多次以不同版本在香港和內地演出,受到觀眾歡迎。《天下第一樓》經受了時間的檢驗,依舊散發(fā)著悠長的余味,成為美食、商戰(zhàn)和市井生活并置的現實主義經典,吸引眾多藝術家接力演繹,成為舞臺上延綿不散的藝術盛宴。這樣的經典案例也充分說明,真正優(yōu)秀的中國故事,不囿于年代,也不囿于題材,關鍵在于能寫出時代與人物背后的魂魄與情感深度。(水晶)
本版供圖/香港話劇團
攝影/Wilson Tong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