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秋假期,國家博物館推出青銅時代曾楚藝術精品展,薈萃湖北五家博物館二百余件珍貴文物,國家一級品多達45件,曾楚文化的經典藝術瑰寶驚艷亮相。
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分“南公封國”“楚祀八百”和“驚采絕艷”三個單元,被譽為“青銅冶煉巔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藝精湛華美的曾侯乙銅鑒缶、人氣“萌物”青銅鹿角立鶴、聞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劍、薄如蟬翼的龍鳳虎紋繡羅單衣袖等曾楚藝術瑰寶驚艷展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副研究館員陳克雙介紹:“我們選取了代表曾楚藝術特點的重器來參展,曾楚的文化,首先它是有一部分叫追慕華夏,傳承中原文化的特征。有一部分又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特點,比如楚國的青銅器、漆器,包括絲織品和玉器,它整個的藝術特點比較崇尚繁復的紋飾,同時造型很靈動活潑。”
展覽中備受關注的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銅方鑒缶,由方鑒、方缶組合而成。使用時,方缶盛酒,鑒缶之間的空隙盛冰,可謂最早的“冰箱”。同樣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建鼓青銅鼓座,是迄今所見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張曉云介紹:“大家看這個建鼓座,工藝非常繁復,就算用現在的人工去數,這個龍是數不清楚的。這件工藝實際上在當時的青銅時代,從工藝上來講是一件巔峰之作。”
此次展出的越王州勾劍出土于江陵滕店1號墓,劍身有兩行八字錯金鳥篆銘文,歷經兩千多年仍刃鋒銳利、光澤如新。值得一提的是,楚地出土的青銅器、漆器、玉器、絲織品中有著大量神秘生動的鳳鳥形象,鳳凰也是荊楚文化的重要圖騰,體現了荊楚先民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創(chuàng)新求變精神。據了解,本次展覽展示了大量最新考古學術成果,以湖北地區(qū)出土的考古文物為中心,帶領觀眾探索和認知周代曾、楚兩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與精神信仰。展陳將持續(xù)至12月中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