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yè)學生使用RTK衛(wèi)星定位系統開展黃陂區(qū)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葉恒 通訊員 武文旅 劉韜)7月,武漢各高校已進入暑假,驕陽似火,熱浪灼人,文物點位和文博場館里卻仍有一群大學生活躍在文物保護利用一線。
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學生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文物庫房
黃陂區(qū),武漢理工大學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青年志愿隊加入到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武漢市黃陂區(qū)調查隊,進行田野調查、核查文物信息。江夏區(qū),湖北大學的同學們跟隨江夏區(qū)文物管理所專業(yè)人員,開展文物巡查、確保文物安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武漢大學的同學們來到盤龍城國際田野考古暑期學校,系統學習田野考古基本技能,參與盤龍城遺址田野考古實際操作。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江漢大學的同學們加入宣教部,為市民游客講述中國共產黨不畏艱辛、力挽狂瀾、拯救中國革命于危難之中的光輝歷史。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華中師范大學的同學們加入業(yè)務部,和紀念館的同事們共同策劃一場場社教活動。
2024年6月,第一屆武漢高校文化遺產保護助力行活動正式啟動,作為活動重要內容之一的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青年行”暨武漢大學生文物保護實習實踐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各高校已向武漢市有關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市直文博單位派出50多名建筑學、考古學、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新聞傳播等專業(yè)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到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中。
自2023年11月以來,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推進順利,市、區(qū)兩級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均已成立,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暨動員部署會成功召開,《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印發(fā)實施,市級普查工作專班正式組建,第一階段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普查工作已轉入實地調查階段,全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培訓順利舉辦,2支市級普查督導隊持續(xù)開展普查技術指導,19支區(qū)級文物普查隊伍正在對轄區(qū)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詳細調查和記錄,全面摸清文物資源總體狀況。高校青年學生的加入,為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補充了新鮮血液、增強了專業(yè)力量。
除武漢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青年行”暨武漢大學生文物保護實習實踐外,第一屆武漢高校文化遺產保護助力行活動還將陸續(xù)舉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年游”、武漢文物和文化遺產“青年拍”、武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青年說”等4項重點活動,以及文物建筑創(chuàng)新利用設計工作坊、“遺珠拾粹·傳古承今”高校文化遺產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等17項系列活動,讓青年學生與歷史對話,品武漢故事。
武漢是大學之城,130多萬在校青年學生鑄就了這座城市青春的底色,通過舉辦此次活動,發(fā)動青年學生積極參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旨在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精神,助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校地合作,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繁榮的新時代英雄城市注入強大青春力量。
據悉,此次活動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漢市教育局、共青團武漢市委主辦,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江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工業(yè)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協辦,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武漢博物館承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