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黃梅縣縣長劉欲曉到本縣苦竹鄉(xiāng)柳塘村慰問貧困戶時,意外地收到一份“厚禮”:66歲的楊細第婆婆,將30個土雞蛋和一些毛芋裝成一只“禮籃”,讓他無論如何也要收下這份心意。
苦竹鄉(xiāng)柳塘村是我省深度貧困村,楊細第家又是全村最困難的家庭。她的老伴和兒子幾年前因病先后去世,兒媳婦改嫁后,留下她和未成年的孫子相依為命。這是近一年來,劉欲曉第6次走進這個家庭。
“您最近身體怎么樣?生活有沒有什么困難?”、“自來水通了嗎?”、“糧食賣了多少,口糧留夠了沒有?進屋后,劉欲曉噓寒問暖,關心細致入微。
楊婆婆家里的扶貧手冊上,記錄了縣鄉(xiāng)村干部對這個貧困家庭幫扶的密度和力度:為她辦理低保,為她免費體檢,為她家免費安裝自來水,重修閣樓頂棚,更換新的蓋瓦。
“感謝領導關心,都解決了!”楊婆婆聲音微微顫抖,強忍著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她拿出一張獎狀報喜:“我孫子期末考試在班上第三名!”
今年夏天,楊細第婆婆的孫子初中畢業(yè)后,進入當?shù)匾凰袑>妥x,政府通過教育扶貧每年資助7000元,讓他實現(xiàn)了學費、生活費“兩不愁”。她動情地說:“如果不是政府幫助,我孫子讀書就不能讀,要是在舊社會還要到外面討米?!?/p>
“恭喜您??!您終于看到希望了!”劉欲曉也很高興。楊婆婆家的糧食存放在閣樓里,水泥樓梯沒有扶手。劉欲曉囑咐駐村扶貧干部,盡快為樓梯裝上扶手。他還特別提醒說:“扶手要矮一點,不然背著糧食上下梯時,就會礙手礙腳。”
臨別時,楊細第拉著劉欲曉的手,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籃遞過來:“你每次來都帶東西,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盛情難卻,劉欲曉收下了楊婆婆的心意。第二天,他委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專門給楊婆婆送去500元。
駐村扶貧干部介紹,楊婆婆不僅有一顆感恩的心,她還想著如何盡可能減輕政府的負擔。雖然今年已經66歲了,她還種著三四畝田,養(yǎng)了十幾只雞,隔三差五還打點零工,補貼家用。
精準扶貧不只是改變了楊婆婆的命運,也正深刻改變著柳塘村的面貌:全村122戶貧困戶456人全部脫貧,村組公路全部硬化,180盞太陽能路燈裝起來了,安全飲水工程全部完工,200畝大棚蔬菜基地正在建設中。今年夏季大旱,但是引堰入塘工程讓村里的當家塘清水盈池,家家戶戶首次告別了“靠天收”的歷史。
(湖北廣播融媒體記者 劉騫 通訊員毛華山 責任編輯 張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